【行业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碳期货,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行业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碳期货,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日期:2021-09-30   点击次数:   来源:建信期货

             合理利用碳期货,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建信期货 研究员 彭浩洲

、“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现实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是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根据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特别报告》,人类活动估计造成全球平均温度高于工业化前水平约1摄氏度,并且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全球温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摄氏度。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加速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由此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分为发电及热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工业部门(化工和冶金)和建筑部门,上述四项部门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93%,而四项部门内部的碳排放单位基本表现为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为主的企业。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已经转换到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的同时,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已经见顶回落,社会投资粗放型经济逐步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势必要求约束碳排放量。此外,“碳中和”的实现也将带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以终端电气化、可再生能源、碳收集与封存(CCUS)和工艺过程脱碳等实现碳中和的手段带动新材料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双碳”目标能够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参与全球“碳中和”进程将能源体系评价的话语权。目前,我国对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实现“双碳”目标将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优化能源使用结构。“碳中和”的实现涉及国际社会对于碳排放核查和计算方式、减排目标的制定和责任的划分。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参与相关内容的商讨制定能够让我国在国际气候法律秩序中的拥有主导地位并且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二、碳排放的现状和困境

根据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的定义,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其中的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和难点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对碳排放源的分类方法,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农业、工业进程、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和其他五个项目。其中,能源使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93%,能源使用进一步又可分为电力与热力部门、工业部门、交运部门、建筑部门和其他部门,2018年中国在上述五项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2.14亿吨、26.67亿吨、9.17亿吨、5.21亿吨和1.91亿吨,上述五项占总能源排放分别为54.71%、27.99%、9.62%、5.69%和2.00%。其中,发电部门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1.2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储量呈现“富煤、贫油和少气”的特点。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工业部门终端电气化水平以及新能源交通载具使用程度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直接可行措施。

三、碳市场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碳市场通过对单位碳排放定价进而达到限制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碳市场的核心思想在于“总量控制”和“市场化交易体系”。市场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提高碳排放成本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采取提升低碳替代技术或减少高碳消费模式从而形成成本效益。其次,碳市场能够创造公共收入从而反作用于投资于相关领域建设。根据ICAP统计,2009年以来全球碳配额拍卖共筹集1030亿美元。其中,中国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运行后通过配额拍卖共筹集2.15亿美元,我国碳排放总量规模全球第一,这也就意味着碳市场收入可达千亿级别。

根据中国试点碳排放权市场运行经验以及与成熟的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比,目前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的核心在于控制碳配额的分配总量和分配机制。2019年上海、北京、广东、深圳、湖北、天津和重庆碳市场成交量占配额总量分别为3.59%、17.88%、6.75%、42.90%、4.42%、1.43%和0.21%,整体呈现出碳配额供过于求的局面,由此导致碳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效率低下以及价格发现功能缺失等问题。此外,市场需要增加灵活性措施,建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在市场价格由于流动配额变化引起剧烈波动时,由交易所或监管机构根据市场配额流通总量进行调解,提前储存或释放后续拍卖配额来平抑价格波动。最后,充分使用金融工具。欧盟委员会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反应碳价格未来预期,引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从而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和资金参与程度,更为控排企业提供套期保值等风险规避的工具,助力欧盟实现减排目标。

(建信期货 )

 

Copyright ©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 电话:021-68401088、68401590、6840088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沪ICP备1093245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5366号       联系邮箱:shfa@shanghaifa.org.cn